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新四军战史)
请选择
1940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乘新四军第5支队主力西援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以西之机,调集第117师、独立第6旅及地方保安旅、团等共1万余人,向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集地区进攻。第5支队留在半塔集地区仅有后方机关、特务营、教导大队等共2000余人。由于兵力悬殊,路东局势...
1943年6月17日,苏中伪军第37师独立第3团约700人,进占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中心区泰兴县黄桥镇西北的北新街后,日夜赶筑工事,要挟当地在三天内缴粮800担,否则要采取军事行动,进行抢粮。新四军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为歼灭该股伪军,遂集结泰兴、泰州、如西独立团,并在第1师第1旅特务营支援下,乘伪...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遂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遵照中共中央...
1939年秋,日军为巩固江苏省南部占领区,维护其长江下游的交通运输安全,从常州抽调1个营的兵力,会同镇江、丹阳等地日军守备部队,向丹阳以东访仙桥为中心的丹(阳)北抗日游击根据地进犯。为打破日军的进攻计划,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越过京沪铁路(南京—上海),进入丹阳、武进、江阴地区,在丹(阳)北地方武...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5师在湖北省礼山县(今大悟县)大悟山地区反击日伪军“扫荡”的作战。 1942年12月16日,分别秘密集结于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广水至花园段和黄陂县以北河口至长轩岭一线的日军第3、第58师及伪军第11师各一部共万余人,从东西两面分14路向鄂豫皖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大悟山进行...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在湖北省东部礼山、孝感两县边界的大小悟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 1941年1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继皖南事变后,调集第21、第22、第31、第33集团军各一部和鄂豫边、豫皖边、鄂东游击总指挥部等部分游击纵队共10万余人,进攻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3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在皖东向新四军江北部队发动进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兼第2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其第138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第10、第12游击纵队共5000余人,向安徽省定远以南大桥等地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4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进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在...
1939年初,日军为维护其京(南京)杭(州)公路的交通安全,在江苏省南部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周围增设据点,加修工事、道路并储备弹药、粮秣,企图实行封锁,并准备进行大规模“扫荡”。2月初,为打破日军企图,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即令第2团夜袭天王寺以南的东湾日军据点,歼灭守敌。第2团第2营附第3营1...
1939年秋,日军不断增兵安徽省芜湖、铜陵地区,加紧“扫荡”皖南。11月8日,日军第15师一部约600人,分三路向繁昌进犯,企图夺取繁昌作为其进攻皖南的前进基地。新四军第3支队为保卫繁昌,以第5团及第6团第3营在繁昌城附近组织抗击。当日军进至繁昌城后,第3支队迅速将日军包围,勇猛突入城内,进行巷...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江苏省北部阜宁县城对伪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1945年春季,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为执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在江苏省北部对日伪军发起攻势作战。3~4月间,日军为防止美军在华中沿海登陆,加强长江下游防务,将阜宁等地的日军南撤至长江沿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