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国军

    1926~1928年,为抗拒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奉军首领张作霖联合张宗昌直鲁联军和孙传芳五省联军合编而成的军队。  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抵抗北伐,张宗昌、孙传芳于30日联名发出通电,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统率所有奉军、直鲁联军和五省联军等军事势力。12月1...

    国民革命军 奉军 晋军

  • 安庆内军械所

    晚清时期清政府创办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工作坊。又称“内军械所”。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底由两江总督曾国藩筹设于安徽安庆。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部分武器装备。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著名科学技术专家,如徐寿、华蘅芳、龚芸棠、徐建寅、张斯...

    金陵机器制造局

  • 保安队

    国民党政府绥靖地方、维护政权的地方武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于1932年6月在庐山召开豫鄂皖赣湘五省“剿共”会议,制定《豫鄂皖湘赣闽粤各县保安总队及保安大队组织纲要》,规定各县设保安总队或保安大队。随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颁行“剿共”区内各省民团整理条例,对地方...

    九一八事变

  •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在保定创办的培训陆军初级军官的军事学校。1912年6月,北洋政府决定在保定开办兵官学校,旋改称陆军军官学校,习称保定军校。9月颁布《陆军军官学校条例》。10月正式开课,学制2年。该校是在借鉴东西方先进军事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创办的,有较完整和正规的规章制度。军校领导机构称校本部,设校...

  • 北洋海军

  • 北洋军

    清末民初,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建立和掌握的军队,后因分裂而连年混战,在两期北伐战争中被消灭。其创建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产生与形成阶段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前身为袁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为基础,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自强军 讨袁战争 白朗起义 护国战争

  • 北洋六镇

  • 北洋武备学堂

    晚清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的著名学校。又名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于天津。道员李宗濂为首任总办,军事教习多聘用德国退役军官,首期百余学员,系从淮军中选拔的“精健聪颖”弁兵。学堂初设步、马、炮、工程四科,1890年后增设铁路科。课程设置分学、术两科,学科...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3年5月,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于张家口建立的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多次通电呼吁团结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10月,在共产党建议下,冯玉祥由泰山移居张家口,筹建抗日武装。1933年春,日军侵占长城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地,进犯察哈尔(今...

  • 川军

    民国时期四川各实力派所辖军队的习称。前身主要为四川新军暂编陆军第17镇。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四川着手编练新军。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建成第17镇,朱庆澜任统制。武昌起义爆发后,新军中的同盟会组织和保路同志军纷纷宣告独立,分别建立大汉蜀北军政府、重庆蜀军政府等。同年底,新军和保路同志...

    武昌起义 讨袁战争 护国战争

1/9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