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
  • 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综合体。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地理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军事地理环境的基础和载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逐渐形成的。具有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按空间范围,可分为全球规模、大区域(陆地或海洋)、地方性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等地...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 半岛

    伸入海洋或湖泊中、三面环水的陆地。世界上比较大的半岛多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边缘。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面积约322万平方千米)、印度半岛(面积约209万平方千米)和中南半岛(面积约206.9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3个半岛。  根据成因,半岛可分为两类:①大陆延伸半岛。在地质构造...

  • 大陆

    地球表面被海洋分隔的面积广大的完整陆地。以面积广阔区别于岛屿。属地球表面的第一级地貌单元。全球共有6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约13910万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93%。拥有适合于人类和陆地生物生息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人类最主要...

  • 岛屿

    比大陆面积小并完全被海洋、湖泊或江河等水域环绕的陆地。有些较小的岛称为屿。海洋中的某些岛屿,往往形成与大陆隔离的独立活动地域,可以成为岛国或专门的行政区,依其所处位置和地理特征而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  世界上岛屿总面积97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格陵兰岛面积21...

    台湾岛

  • 地貌

    地球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的自然起伏形态。包括大陆、洋盆及其山地、丘陵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各种形态。是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活动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战场建设和军事行动的重要地理因素。山地、丘陵地与平原  地貌是在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地震活动...

    山地 丘陵地 平原 高原

  • 高原

    边缘有陡坡、顶面平缓宽广、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区。以较大的绝对高度或相对高度区别于平原,以广阔的平缓顶面区别于山地。高原以特有的地形和高亢的地势成为影响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水文条件和生物类型,是对军事行动有不同于山地和平原影响的特殊作战环境。  高原多数是地壳经过长期连...

    平原 山地

  • 与洋连接并靠近大陆边缘的水域。通常由大陆、岛屿或海底隆起与大洋分割。全球海的总面积约0.36亿平方千米,占海洋总面积的11%。海水深度一般浅于2~3千米;水文和气候特征兼受大陆和洋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盐度受流入海中的河流和所在海区气候影响,海水的颜色呈蓝绿色、褐色,透明度较小;潮汐和海流...

    大陆 岛屿

  • 海岸带

    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起始于风暴潮线,下界是波浪作用下界,即波浪扰动海底泥沙的下限处。由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组成。全世界海岸线长44万千米,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长1.4万千米。  海岸带在地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各有其特定含义,但其宽度界限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山地 海湾

  • 海底底质

    海底表面的组成物质。一般由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或无沉积物地区的暴露基岩组成。按深度,海底底质可分为近海沉积(水深0~20米)、浅海沉积(水深20~200米)、半深海沉积(水深200~2000米)和深海沉积(水深大于2000米)等类型;按粒度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石灰岩等;...

  • 海底地貌

    海底地表的起伏形态。通常指海水低潮面以下的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海岭和海盆等地表形态。它与陆地地貌共同构成全球固体地表形态。海底地貌是海洋资源开发、舰船航行、水下攻防设施和海洋军事工程建设的地理基础。  海底地貌是在地壳的生成、平移、俯冲、褶皱、断裂、火山活动、地震等内营力和侵蚀、...

    大陆架 大陆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