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泰山脉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重要山脉,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四国界山。《后汉书》称金微山,《新唐书》称金山,《元史》名按台山,又称阿勒台山。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山中黄金蕴藏丰富,故名。西北起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东南接蒙古国戈壁阿尔泰山,西邻哈萨克斯坦斋桑泊盆地,东望蒙古杭爱山脉,东北连俄...

    准噶尔盆地 额尔齐斯河

  • 北塔山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与蒙古国西南部的界山。北塔山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山。为阿尔泰山余脉,系独立剥蚀山地。位于新疆奇台县东北部边境地区,北望阿尔泰山,东南与哈浦提克山相接,西、南临准噶尔盆地。略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80千米,宽25~50千米,面积2400平方千米。一般山峰海拔2000米以上,主...

    准噶尔盆地

  • 长白山脉

    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与俄罗斯、朝鲜间的巨大山系,战略要地。因主峰白头山顶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古称不咸山。汉魏以后称单单大岭、盖马大山等。北朝时称徒太山。隋唐称白山、太白山。辽金始称长白山。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东部边境地区。北起挠力河汇入乌苏里江处,南止辽东半岛老铁山。东北—西南走向,略呈纺...

    乌苏里江 松花江 图们江 鸭绿江

  • 大巴山

    中国四川、陕西、重庆、湖北4省市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由米仓山、大巴山(狭义)、大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等组成。北临汉水,南近长江,西界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隔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分别与汉中盆地、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相接。大巴山形成于海西运动,属龙门—大巴台缘褶皱带的大巴...

    汉水 长江 嘉陵江 四川盆地

  • 大别山

    中国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战略要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3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至苏皖平原,南抵江汉平原和长江,北临黄淮平原。主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270余千米,南北宽50~200千米,西窄东宽,面积约3.38万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一般海拔500~800米,主体部分海拔1...

    长江 淮河

  • 大兴安岭

    中国东北地区西部重要山脉。又称西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起黑龙江畔,南止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西接内蒙古高原,东与小兴安岭、松辽平原相邻。呈北东—南西走向,长1400千米,宽200~300千米,面积22万余平方千米。大兴安岭林区  大兴安岭隆起于燕山运动,第三纪末喜...

    额尔古纳河

  • 东南沿海丘陵

    中国东南部沿海低山丘陵的总称。位于杭州湾以南、大亚湾以北,天目山、武夷山、罗浮山以东地区,东南濒东海和南海。包括浙江省大部、福建省全部和广东省惠东、河源以东地区,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属华力西褶皱带。燕山运动中形成一系列山脉和断陷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中大面积隆起,并形成各级夷平面和...

    杭州湾 东海 南海 江南丘陵

  • 贺兰山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重要山脉,战略要地。又名阿拉善山。因山势险峻,形似骏马,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边境,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平原,西以缓坡没入腾格里沙漠,东以断层俯临银川平原。总体呈北北东走向,长250千米,宽16~60千米,面积7110平...

  • 横断山脉

    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并列山脉的总称。因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横隔东西交通,故名。位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其范围北起德格、壤塘、黑水一线,南抵中缅国境线,西起察隅、昌都一线,东至雅安、雷波一线,南北长约900千米,宽150~700千米,南窄北宽,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是中...

    澜沧江 金沙江 雅砻江 大渡河

  • 江南丘陵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雪峰山以东,武夷山脉和天目山以西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包括湖南、江西两省大部分及安徽省南部、江苏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和浙江省西北部地区。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江南丘陵由于燕山运动形成,中生代以来南部抬升,北部断裂沉陷,形成了湘、赣两省毗连的两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闽江 湘江 赣江 洞庭湖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