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由《联合国宪章》确定,并在联合国实践中补充和发展了的有关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系列原则、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既包括关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般原则、关于集体安全的义务的规则及法律规范,也包括关于制止威胁和平、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的规则和程序,以及关于联合国组织系统、职权及运作机制的规定。  宗旨...

    集体安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预防性外交 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

  • 第二期联合国安哥拉核查团

    1991年6月~1995年2月,联合国派驻安哥拉监督停火和选举的维持和平机构。简称“第二期联安核查团”。  1991年5月31日,安哥拉政府和反对派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签署了在安哥拉停止战争行动和实行和平过渡的《比塞斯和平协议》,长达16年的大规模内战宣告结束...

    第三期联合国安哥拉核查团

  • 第二期联合国索马里行动

    1993年3月~1995年3月,联合国在索马里实施的第二期维持和平行动。简称“第二期联索行动”。1995年2月27日,美军先遣队抵达摩加迪沙海岸,准备护送维和部队撤离索马里  1991年初,索马里爆发冲突。4月24日,联合国通过第751号决议,开始实施第一期联合国索马里行动。1992年12月3日...

    第一期联合国索马里行动

  • 第三期联合国安哥拉核查团

    1995年2月~1997年6月,联合国派驻安哥拉的第三期维持和平机构。简称“第三期联安核查团”。为推进安哥拉和平进程,实现1991年5月31日的《比塞斯和平协议》和1994年11月20日《卢萨卡和平协议》以及各项安理会决议,1995年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976号决议,决定建立第三期联合国...

    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

  • 第一期联合国安哥拉核查团

    1989年1月~1991年6月,联合国派驻安哥拉核查古巴军队从安哥拉撤出情况的维持和平机构。简称“第一期联安核查团”。  安哥拉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和安哥拉国内三派力量——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达成了...

  • 第一期联合国索马里行动

    1992年4月~1993年3月,联合国在索马里实施的第一期维持和平行动。简称“第一期联索行动”。守卫摩加迪沙机场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检查过往车辆和人员  1960年,索马里获得独立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91年1月,西亚德·巴雷总统被索马里联合大会推翻。随后,联合大会的领导人同室操戈,其中阿里·...

    第二期联合国索马里行动

  • 联合国阿富汗—巴基斯坦斡旋特派团

    1988年5月~1990年3月,联合国派遣的监督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军事观察机构。简称“阿巴斡旋团”。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实行全面军事占领,并建立了喀布尔政权。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谴责苏联入侵,要求苏军立即无条件、全部撤出阿富汗。自1982年6月起,在联合国秘...

  • 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

    2000年7月~2008年7月,联合国向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派驻的维持和平机构。简称“埃厄特派团”。  1991年,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但埃厄两国之间围绕控制与独立以及领土争端的冲突连续不断,愈演愈烈。1992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7/114号决议,要求尽快部署联合国核查...

  • 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

    1997年6月~1999年2月,联合国向安哥拉派驻的维持和平机构。简称“联安观察团”。  第三期联合国安哥拉核查团于1997年6月结束,但安哥拉内乱并未停止。为继续执行在安哥拉的维和任务,安理会于1997年6月30日通过第1118号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其任务是:协助安哥拉各派巩固和...

  • 联合国奥祖地带观察组

    1994年5~6月,联合国向乍得和利比亚有争议的奥祖地带派驻的维持和平机构。简称“联奥观察组”。  奥祖地带是位于乍得北部与利比亚交界地区的狭长地带,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人烟稀少,蕴藏着铀、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乍得和利比亚于1966年签订睦邻友好条约,确认奥祖地带属于乍得。1973年6月,利...

    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

1/8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