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武器战术技术性能

    核武器在服役和作战使用中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的总称。又称军用特性,简称战标。主要包括核武器的威力、射程与命中精度、可靠性、突防能力、爆高可调性等,还包括核武器的安全性与战备反应时间、机动性能与生存能力、寿命与维修性等性能指标。核武器的各项性能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例如,为提高安全性而采用钝感炸药...

    核武器 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核爆炸方式 核武器投掷/发射系统

  • 比威力

    核弹威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对类型相同、威力大致相当的核武器进行比较时,衡量核弹设计水平的概略指标之一。比威力通常用“吨梯恩梯当量/千克”作为计量单位。  美国第一颗枪法原子弹“小男孩”的比威力约为3.7吨梯恩梯当量/千克。第一颗内爆法原子弹“胖子”的比威力约为4.5吨梯恩梯当量/千克。20世纪8...

    核武器 核爆炸装置 核材料

  • 等效百万吨数

    以百万吨梯恩梯当量为计量单位的核弹威力值的2/3次方。用公式可表示为:  EMT=(Y/Y0)2/3  式中,Y为核弹威力,Y0为1百万吨梯恩梯当量。  等效百万吨数可以用来衡量核爆炸对城市、交通枢纽等面目标破坏能力。这是因为,核爆炸冲击波的破坏半径近似与威力1/3次方成正比,对面目标破坏效果则...

    比威力

  • 核弹头自相摧毁效应

    连射或齐射多枚核导弹时,如果到达目标上空的各核弹头起爆时间相接近,已起爆的核弹头使邻近尚未起爆的己方核弹头遭受的摧毁、失效和偏离目标等效应。引起核弹头自相摧毁效应的破坏因素按其作用时间顺序可分为三类:①瞬时因素。主要是中子流、γ射线、X射线、核电磁脉冲等,出现在核弹头爆炸的瞬间,持续时间很短,从...

    核弹头 地面核爆炸 核战斗部

  • 核黑匣子

    用于授权使用战略核武器的密码指令装置的俗称。在国外又称“核按钮”、“核按钮手提箱”等。战略核武器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远距离攻击和巨大的杀伤破坏能力,战略核武器在国家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其使用决策权只能掌握在国家最高行政当局手中,确保在正式授权时有效使用核武器...

    战略核武器

  • 核武器安全性

    核武器防止意外爆炸或被越权使用、控制事故后果的性能和措施。  由于核武器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重要性,一旦在运输、贮存、装卸、测试、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为此,各核武器国家都非常重视核武器安全。美国在1950~1968年间,共发生了272次核武器事故。1966年1月17日,...

    核武器 核炸弹 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 核黑匣子

  • 核武器可靠性

    核武器在寿命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接受必需的输入后,以规定性能指标实现核爆炸的能力。“规定的条件”指核武器从库存至靶目标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振动、冲击、加速度、噪声、核辐射等)。可靠性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可靠性的定量指标主要有可投射率和核爆可靠度。可投射率指临投射前能适时投射的概率。核爆可...

    核武器 核武器战术技术性能 核试验

  • 核武器生存能力

    核武器在遭受敌方的核和非核攻击时仍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与核武器部署的隐蔽性、机动性和发射系统的抗打击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对敌方导弹的预警能力和核导弹本身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关。井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较差,发射井加固成本很高,于是核国家都把发展潜射和陆基机动核导弹作为提高生存能力的主要途径...

  • 核武器寿命

    核武器从交付使用之日起,在规定条件下能保持规定性能的时间。它与核武器设计、材料选用、加工制造、贮存状态、贮存环境和使用环境密切相关。  核武器的零、部件是由许多不相同的材料(如核材料、高能炸药、有机材料、聚合物等)制成的。这些材料在制造、装配、运输、贮存的过程中,或与空气、湿度、有害环境相互作用...

    核材料 核弹头

  • 核武器突防能力

    核武器(主要是核导弹)突破敌方防御系统,达到预想作战目的的能力。一般来说防御系统由如下几部分组成:核导弹发射侦察探测系统,核导弹(核弹头)飞行状态的探测、跟踪、识别系统,战场管理及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及拦截系统。拦截分助推段拦截、中段拦截和再入段拦截,其手段又可分为核拦截和非核拦截。核导弹和弹头可以...

    核弹头 抗核加固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