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装备保障学
装备技术保障
装备维修方式
请选择
依据规定的装备使用间隔期、固定的累计工作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的装备预防性维修工作。包括定期维护保养和小修、中修、大修。定期维修可按事先安排的计划进行,优点是便于安排维修工作,组织维修人力和准备物资。适用于已知寿命分布规律且确有耗损期的装备;装备的故障与使用时间有明确关系,大部分项目能工作到预期时间...
根据装备异常状态或特殊需要而进行的修复性维修活动。由于这种维修活动是在故障(或损伤)发生或被发现后进行的,故属于事后维修范畴,通常实时或定时的装备状态监控是非计划维修的基础和前提。装备非计划维修可以充分利用装备寿命,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维修方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装甲装备维修通常分为小修、中修、大修...
应用成熟技术,以改进装备技术性能或保障特性为目的的维修活动。如对装备易损部位予以加强,或改变其应力条件;改变管线或线路的固定位置、方法;使用新材料,改变间隙数据。改进性维修通常结合装备等级维修进行,由于对装备结构改动不大,不属于装备改装,属维修工作的扩展,是一种特殊的维修方式。装备改进性维修需要...
在装备服役的寿命周期中,按照预定的计划而实施的维修活动。通常根据装备规定的使用时间、里程或射击次数以及装备技术状况变化规律等因素编制维修计划。装备计划维修的优点是便于技术力量的组织实施和维修器材的储备供应,不足是由于零部件寿命的不均衡性,使得维修效益不太高。装备计划维修通常分为大修、中修、小修。...
装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技术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由于装备发生故障的随机性,所以事后维修是非计划的、随机的维修。其活动可以包括下述一个或全部步骤: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分解、更换、再装、调准及检测。 采用装备事后维修方式能用尽装备或部件的可用寿命,可以减小装备预防性维修的范围并减少项目,避...
根据装备的实时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在功能故障发生的预测期内视情安排的维修活动。装备发生功能故障之前,会出现某种可辨认的征兆,比如振动幅度增大、温度增高、噪声异常、出现裂纹、操纵力异常等。这种预示功能故障即将发生的异常状态称为潜在故障。通过连续或定期的监测,如能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即可做视情维修,这样...
装备出现故障或损伤后,为使装备恢复规定功能和技术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技术和管理活动。包括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部件分解、零件更换、组装调准、技术检验等技术工作。修复性维修的目的是排除故障,恢复功能,而不在于防止故障发生,这是与预防性维修的本质区别。由于装备发生故障是随机的,很难事前作出预测并计划安排修...
通过对可能引起装备产生故障的“故障根源”进行监测、分析与识别,在系统的性能和材料退化之前采取措施进行维修的方式。预先维修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整体维修需求,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预先维修是为消除“故障根源”而进行的维修。“故障根源”是指可能引起最底层分析项目发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