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化工作
[军队文化建设]
军事文艺
军事题材音乐
请选择
以表现军事活动和军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音乐艺术形式。包括军事题材声乐和器乐。 军事题材音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出现了正面反映战争过程的乐舞作品《大武》,汉代初年流行于北方的吹打乐——“鼓吹”以及“乐府”中反映军旅生活的民歌,唐乐舞《秦王破阵乐》,明乐曲《十面埋伏》等,都是不...
公木词,郑律成曲。1939年秋,词、曲作者合作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组歌,该歌为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是年冬,由郑律成指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1940年夏《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后,传唱于各抗日根据地。1941年8月,获延安“五四青年节”奖金委员会音乐类甲等奖。歌曲表现人民子弟兵为挽...
大型军事题材声乐套曲。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根据萧华创作的表现长征的组诗《长征组歌》谱写完成。同年8月1日,战友歌舞团在人民剧场首演成功。《长征组歌》是一部史诗性与戏剧性、叙事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大型声乐作品,艺术地再现了...
郑路创作。军队检阅时用来统一行进步伐、表现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一首用步伐节奏写成的管乐曲。为了使作品能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和战斗作风,郑路在“硬骨头六连”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在角屿岛和守岛官兵共同站岗放哨,在内蒙古草原加入了当地军民抗洪救灾的队伍,写出了这首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
以战争和军事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歌曲。一般指在军队中广为传唱的进行曲、队列歌曲、战斗歌曲、颂歌和部队抒情歌曲等。也专指军队法定或约定俗成的代表歌曲。 军歌的基本特点是:以战争和军事生活为基本题材,具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气魄;节奏鲜明,旋律明快,结构严整,用词简练;多为2/4或4/4节...
以表现军事活动和军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声乐艺术形式。主要包括进行曲、队列歌曲、战斗歌曲、颂歌和部队抒情歌曲,也包括军队法定或约定俗成的代表歌曲。基本特点是:以战争和军事生活为主要题材,或阐明军队宗旨、反映军旅生活,或宣传纪律条令、图解军事要领,或塑造军人形象、表现军人风采等。军旅歌曲多为队列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而组织创作的一组队列歌曲。石祥、石顺义、王晓岭作词,臧云飞、羊鸣、张卓娅、张千一、孟庆云、印青作曲,2000年创作完成。组歌共8首,体现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热情讴歌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
军队用于礼仪、壮威等方面而演奏的音乐。又称管乐或吹奏乐。属音乐中的器乐类。一般由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的管乐队演奏。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为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具有音响宏大、雄壮有力、节奏鲜明、激越昂扬等特点,适用于室内外举行音乐会,尤其适于室外队列行进表演。对演奏结构整齐、节...
凯丰词,吕骥曲。简称《抗大校歌》。1937年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长凯丰为抗日军政大学写出校歌歌词,即由抵达延安不久的吕骥谱曲。随后,吕骥到抗大教唱,指挥抗大学员演出。歌词内容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
程坦编词,集体改词。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政治部秘书程坦,为了使部队官兵便于牢记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宣传科长刘华清协助下,依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编出歌词,配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流行的歌曲《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在部队教唱。后经军团政治部批准,刊登于该军团油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