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边防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为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而组建的部队。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侵入台湾海峡。中共中央分析认为,朝鲜战争由此已变得复杂化,并有可能长期化,美国甚至可能直接侵犯中国东北地区。为作未雨绸缪之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

  • 抗美援朝战争总后方基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在东北地区设置的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战略后方基地。  1950年10月8日,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的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规定:“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

  • 中朝联合司令部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统一作战指挥机构。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开始后,为协调统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行动,使之更有效地配合作战,经中朝两国领导人商定,于1950年12月上旬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简称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凡属作战范围及...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

  • 中国人民志愿军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组成的志愿赴朝参战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申请赴朝参战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称霸全球的帝国主义利益出发,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令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7月...

    东北边防军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反“绞杀战”

  •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支持中朝两国政府关于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主张,全部撤出朝鲜回国的行动。  朝鲜停战以后,为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中国人民志愿军自1954年9月~1955年10月,即先后分三批公开主动从朝鲜撤出6个军共19个师部队,并还先后秘密...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支野战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改编而成。军长黄新廷(后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后颜金生),下辖第1、第2、第7师。1952年12月,由西北开赴辽宁通化地区集结整训。1953年1月下旬入朝参战,位于谷山地区,为志愿军总预备队。4月初,担负正面战场防御作战任务...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

    1951年3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领导机关在北京组成,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近山任副司令员,杜义德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刘有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2、第15、第60军。3月18日,开始入朝(陈赓因病未到职,同年6月入朝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加入...

    上甘岭战役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改称,1950年11月1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11月7日开始入朝。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任副司令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0、第26、第27军。1951年9月~1952年12月,该兵团司令部兼志愿军和人民军东海岸联合司令部,宋时轮任司令员兼...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支野战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改编而成。军长曾绍山(后肖永银),政治委员李震,下辖第31、第34、第35师。1950年12月,从四川开赴河北进行整训、改装。1951年3月下旬入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秋季局部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

  •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

    1950年10月8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改称。邓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38、第39、第40、第42军及边防军炮兵司令部与所属炮兵第1、第2、第8师共约25万人。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参战...

1/5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