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舰艇战术技术性能

    舰艇为满足所赋予的使命任务在战术、技术上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和能力。是舰艇内部结构、环境、使用要求和所担负作战任务的能力等的总称。在舰艇研制、使用和维修中起着重要作用。通常用定性说明、定量指标和舰艇上的主要装备联合阐述。定性说明有舰艇使命任务。定量指标有舰艇综合指标、总体指标和主要分系统技术指标。舰...

    舰艇主尺度 舰艇排水量 舰艇自给力 舰艇不沉性

  • 船型系数

    表示一定主尺度下船体水下部分几何形状、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各种无因次系数的统称。包括水线面系数、中横剖面系数、方形系数、纵向棱形系数和垂向棱形系数。①水线面系数。是水线面面积与船长、船宽的矩形面积之比,即S/LB。水线面系数表示水线面的肥瘦程度,水线面系数越大,表示水线面形状越丰满;反之,水线面...

  • 舰艇不沉性

    舰艇破损进水后,仍能漂浮于水面而不倾覆,以保证舰艇继续航行和作战的能力。舰艇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之一。潜艇除水上不沉性外,还有水下不沉性,即潜艇在水下状态破损进水条件下,仍能依靠推进器、舵、压缩空气的作用,进行水下航行或上浮至水面的能力,又称水下可浮性。水面舰艇及水面状态的潜艇,纵稳性较大,主要是保...

    舰艇战术技术性能 甲板

  • 舰艇操纵性

    舰艇借助其控制装置改变或保持其运动速率、姿态和航向的能力。舰艇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之一。是保证安全航行和机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航海性能。控制装置指主机、推进器、舵,还有旋转导管、全向推进器和船首侧推装置等。运动速率、姿态和航向指航速、回转角速度、航向角、运动轨迹、俯仰角(纵倾角)、深度等。  水面舰艇...

    舰艇战术技术性能 舰艇惯性

  • 舰艇吃水

    舰艇船体水线面到龙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舰艇主尺度之一,通常以米为单位计量。舰艇吃水随舰艇的装载状态而变化,设计状态下的吃水称为设计吃水。按排水量状态,分为空载吃水、标准吃水、正常吃水、满载吃水和最大吃水。按量取吃水的纵向位置,分为首吃水、中吃水与尾吃水;首、尾吃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吃水。各种吃水...

    舰艇主尺度 舰艇快速性 舰艇稳性 舰艇不沉性

  • 舰艇电磁兼容性

    舰艇装备的电气、电子设备在公共的电磁环境中,能共同履行各自设计功能的能力。舰艇战术技术性能之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舰艇上的电气电子设备,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因其电磁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允许的性能降低。②该设备对其他设备不发射超过一定限额的电磁干扰量。  现代舰艇装有大功率电力系统和各种雷达、...

    舰艇战术技术性能

  • 舰艇浮性

    舰艇在一定装载情况下具有漂浮在水面(或浸没水中)并保持平衡的能力。是舰艇最基本的航海性能,也是其他各种航海性能得以存在和发挥的基础。决定舰艇漂浮能力的是重力和浮力,其漂浮条件是: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两力作用在同一铅垂线上。舰艇重力即舰艇的总重量,通常用W表示,它经过舰艇重量的中心,也叫...

    舰艇吃水

  • 舰艇惯性

    舰艇在推进器停止工作后或随即全速倒车后继续向前运动的特性。以停船冲程、停船迹程、停船横距、停船时间四个指标表示。停船冲程,指从发出停车令至停船,舰艇沿原航向继续前进的最大距离。停船迹程,指从发出停车令至停船,舰艇沿航迹移动的距离。停船横距,从发出停车令至停船,舰艇垂直于原航线移动的距离。停船时间...

  • 舰艇航速

    舰艇航行时相对于岸或水的运动速度。相对于水的运动速度称为相对航速,可用水流速度测量仪测定。相对于岸的运动速度称为绝对航速,可用绝对计程仪记录与显示,或按连续两个以上精确舰位和相应的航行时间求得,也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记录与显示。在海上航行的舰艇航速一般以节(海里/时)为单位计量;在江河中...

  • 舰艇居住性

    保障舰员居住、生活和工作必需的舱室环境与生活设施的舰艇特性。又称适居性。舰艇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之一。良好的居住性,对舰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以及舰艇的战斗力具有重要影响。舱室环境主要包括舱室与通道的位置、尺寸和相互间关系,舱室内部布置,舱室内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和色彩,舱室敷盖、振动、噪...

1/3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