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军事装备

    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用于军事目的的装备。包括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根据装备性质,中国古代军事装备主要经历了冷兵器时期和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新石器时代骨镞  冷兵器时期的装备(原始社会晚期至10世纪) 这一时期的装备制作材质主要有石、骨、蚌、竹、木、皮革、青铜、钢铁等。在用途上,主要有远射兵器...

    巢车

  • 兵革

    中国古代关于作战兵器的称谓。与军革相通。始见于《周礼·地官》:“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兵泛指戈、矛、刀、箭等武器;革指用皮革制成的甲胄。有时兵与革同,皆指武器装备。在一些古代典籍中,兵革有时指战争、军队或士兵,如称战事为“兵革之争”,停止战争叫“息兵革”,战祸叫“兵革之祸”。这些...

  • 兵甲

    中国古代关于作战兵器的称谓。始见于《国语·吴语》载:“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兵甲的地位与作用,如《韩非子·初见秦》强调,“兵甲顿,士民病,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四邻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把兵甲充足看成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如《三国志·蜀书》中,诸葛亮认为,“...

  • 军备

    中国古代关于军事力量编制和装备的统称。从古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军备,提出军备程度高低对战争有重大影响。如《宋书·颜师伯列传》记载:“军备夙固,醜逆时殄,颇有力焉。”《清史稿·鄂莫克图列传附安达立列传》记载:“崇德三年,从贝勒岳托伐明,将至墙子岭,闻明军备甚固,安达立与固山额真恩格图率所...

  • 军器监

    中国古代一些朝代设置掌管兵器制造的官署。北周建德四年(575),武帝宇文邕初置营军器监,职掌制造兵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专门制作兵器的中央级官署。  唐朝沿袭北周的建制,于武德元年(618)设立军器监,职掌兵器甲胄的制造。军器监为九寺五监之一,领弩坊署和甲坊署,都设署会丞和工匠监作。二...

  • 军器所

    中国宋朝掌管兵器制造的官署。全称御前军器所或提举制造军器所。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设立,负责兵器的制造和兵器法式的制定。其制定的兵器法式,经皇帝批准后,颁发各路军器制造机构,作为制造兵器的标准。北宋政和二年(1112),皇帝曾下诏各路兵器制造机构,按照熙宁年间所确定的法式和御前军器所...

    军器监

  • 军实

    中国古代对作战器械、粮秣等军用物资的统称。《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晋杜预注释:军实即指军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齐杜,搜军实”,即收集作战所用的器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扩大,作战器械、粮饷等军用物资极为匮乏,人们认识到军实足则国用足,...

  • 军资

    中国古代关于军用物资的称谓。始见于《吴子·料敌》:“军资既竭,薪刍既寡。”中国历代军事家认为,军资是构成军事力量的物质基础,是战争胜利的必备条件,把军资的筹措和积蓄看成是霸业的基础,如《三国志·魏书》指出:“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中国古代,军资一般是向百姓征收,如《晋书·帝纪第...

  • 武库

    中国古代官府中储藏兵器的仓库。始见于《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秦、汉前,官府收藏兵器的专门场所通常称为库,“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后多称武库。武库不仅负责兵器的储存,有时也进行武器的生产。武库出现后,设置了专门掌管武库的官吏和机构。汉朝置武库署,设...

  • 战具

    中国古代关于作战兵器的称谓。始见于《尉缭子·踵军令》:“大军为计日之食,起,战具无不及也。”中国历代兵家十分重视战具的作用,兵书中常以“战具”为题,专章叙述战具的制造、使用等。《李卫公兵法》中有《攻守战具》篇,《太白阴经》中有《火战具》、《水战具》等篇,《武备志》中对不同战具及其制造法式等有详尽...

1/1页
跳转到: GO 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