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防护类别

    国家按城市地位和作用对城市人民防空作出的分类。根据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受空袭威胁的程度等因素确定。目的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城市人民防空防灾减灾的各项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小空袭损害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正常运转。城市类别不同,防护等级不同,防护的要求和标准...

    人民防空指挥 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 人民防空工程

  • 次生灾害

    由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或常规武器空袭间接引起的灾害。空袭灾害之一。主要包括地面建筑物倒塌、城市大火、洪水泛滥、化学品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山体崩塌、泥石流、核泄漏及放射性物质扩散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由空袭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间接经济损失,往往大于轰炸本身直接造成的破坏和损...

    空袭灾害

  • 空袭武器毁伤效应

    空袭武器对人员和物体所造成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又称空袭武器杀伤破坏效应。空袭武器包括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常规武器及精确制导武器等。各类武器产生不同的破坏效应,主要有:①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包括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效应,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建筑物...

    次生灾害 衍生灾害

  • 空袭灾害

    空袭对城市及社会造成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灾害。分为直接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直接灾害是由武器的破坏效应直接造成的灾害;次生灾害是由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或常规武器空袭而间接引起的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衍生灾害是空袭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引发的进一步的灾害,包括在遭受空袭的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传染...

    次生灾害 衍生灾害

  • 人民防空经济效益

    人民防空工作和设施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效果。与人民防空战备效益、人民防空社会效益共同构成人民防空效益。三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人民防空经济效益同人民防空活动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反比,同所取得的成果成正比。研究人民防空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以最低的耗费达到预定的效益,在投入已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

    人民防空战备效益 人民防空社会效益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 人民防空建设

  • 人民防空两防一体化

    中国将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相结合所采取的措施。中国人民防空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的重要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一些国家的民防职能逐渐由应对战争灾害向应对非战争灾害拓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防空也开始承担部分防灾救灾和重大事故救援任务。2000年,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战时防空与平时...

  • 人民防空六个体系

    中国人民防空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中国人民防空建设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①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表现为人民防空领导体制顺畅,指挥关系明确,各级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指挥手段先进。②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表现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科学,位置合适,分布均衡,便于就近隐蔽,易于实施伪装。...

    人民防空工程

  • 人民防空社会效益

    人民防空工作和设施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效果。与人民防空战备效益、人民防空经济效益共同构成人民防空效益。三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包括平时社会效益和战时社会效益。  人民防空平时社会效益体现在:人民防空活动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安全感。人民平时持续进行防空袭和消除空袭后果的准备,在防空袭能力增强的同时,...

    人民防空战备效益 人民防空经济效益 消除空袭后果 人民防空工程

  • 人民防空四种能力

    中国人民防空应具备的整体抗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简称四种能力。中国人民防空建设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整体抗毁能力。表现为在城市、重要目标等布局与建设上满足防空防灾要求,人民防空工程抗力高,人民防空通信警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群众防空组织具备良好的综合防护能力。②快速反...

    人民防空工程

  • 人民防空战备效益

    人民防空工作和设施在军事活动中产生的效果。与人民防空经济效益、人民防空社会效益共同构成人民防空效益。三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制约。战备效益是首位的,应在确保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民防空战备效益体现在:一方面通过强大的威慑作用,使敌不敢贸然行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战争中空袭给国家...

    人民防空经济效益 人民防空社会效益 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建设 人民防空教育

1/2页
跳转到: GO 每页